房室传导阻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床旁超声在确认CVC导管位置及操作后并发 [复制链接]

1#

临床上碰到的传导阻滞可能患者原来就有,也可能术中首发如漂浮导管到右心室,心肌缺血,心肌肥大等。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影响血液动力学,诊断很重要。本部分内容来自米勒麻醉学第八版。

三种类型:

窦房传导阻滞:阻滞部位在窦房结,没有冲动到心房,没有P波,下一个心动周期可能是窦性或结性或室性心律。

房室传导阻滞:

不完全性:

一度:常见于健康人,也与冠心病,洋地*药物应用相关。PR间期延长>0.21s,所有冲动都下传,不需特殊处理。

二度:

莫氏I型或文氏阻滞: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激动不能下传,相对良性,常常可逆,无需起搏器,可能和洋地*中*,心肌梗死,房室结自身病变有关。如下图:PR间期进行性延长,第3个P波不能下传。

莫氏II型:PR间期恒定,但是伴有心博脱落,反应可能有希氏束和蒲肯野纤维病变,预后较差,常进展成三度,重大手术前可能需要置入起搏器。如下图。

完全性:

三度:心房和心室都规律收缩,但是两者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所有心房冲动都不能下传,心室率一般40次/分左右,起搏点在房室结,QRS波群常正常,起搏点在心室,QRS波群增宽,如果不能维持足够的心排量,可能发生晕厥,阿斯综合症或心衰,一般需要置入起搏器来提高心率提高心排量。如下图:

心室内传导阻滞: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常见,左心室前上壁激动延迟,电轴左偏,多见于心肌和传导系统疾病如冠心病或左心室肥厚,无明显心脏器质性疾病患者也可出现,QRS波群正常。

左后分支传导阻滞:不常见,左心室下后壁激动延迟,电轴右偏,可见于所有类型心脏病患者,但健康人很难见到,QRS波群正常。

左束支传导阻滞:左束支主干或两条分支同时阻滞,QRS波群增宽,ST-T段常与主波方向相反,电轴可左偏可右偏可正常,反映心脏疾病的严重程度,是预后不良的征兆,QRS波群宽度与射血分数乘反比。如下图:

右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脆弱,所以传导阻滞发生率高,右心室置管就可以引发。心电图是宽大畸形带有切迹的R波伴右向导联rsr′,rsR′或rSR′QRS波群,左向导联宽S波伴QRS波增宽。ST-T段常与主波方向相反。健康人常见,但是如果患者有心脏器质性病变,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提示冠心病,充血性心衰,死亡风险增加。如下图:

QRS波群不延长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如下图:

学习路上,愿与你同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