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传导阻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房室传导阻滞的文氏现象 [复制链接]

1#
北京扁平疣医院医师 http://m.39.net/pf/a_8744646.html

在窦性心律或房性心律(包括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等),房室传导时间道渐延长,直至发生心室漏搏,结束文氏现象,以后又重复新的周期性变化。

(一)典型房室传导阻滞的文氏现象

多见于房室传导比例在3:2-6:5之间的二度1型房室传导阻滞。

1,PR间期逐搏延长,直至QRS漏搏形成一个长R-R。

2,PR间期逐搏延长,但每次的递增量却逐搏递减。文氏现象中,第2个心搏的递增量最大,最后1个心搏递增量最小。这是典型文氏现象的特征性改变,即“增量递减"。

3,由于P-P间期固定,PR间期递增量逐搏递减,导致R-R间期逐搏缩短后继以交然明显延长,具有“渐短突长”的特征性表现。

4,PR间期逐搏延长,但R-P间期逐渐缩短,RP间期越短,下传的PR间期越长。当于房室传导组织的绝对不应期时,P波受阻而不能下传心室

5,心室漏搏所致长R-R间期小于任何两个短R-R间期之和。即长R-R间期=2倍R-R间期减去文氏现象中的PR间期递增量的总和。

6,长R-R间期之后的第一个R-R间期比其之前的R-R间期长(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