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心血管内科梅益斌科主任带领的团队在我市率先成功完成2例希氏束起搏的起搏器植入技术。其中1例为女性患者,69岁,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房颤动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心功能不全;另外1例为女性患者,65岁,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II~III°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心功能不全。
希氏束起搏是近年来心脏起搏器领域的一项新技术,是真正意义上的生理性起搏,比传统的右室心尖部起搏具有更好的心电生理和血流动力学效应,起搏时的心电图和患者自身正常心电图相同。最新研究显示进行希氏束起搏患者的预后要明显优于右室心尖部起搏患者,对于改善部分心衰患者的心功能甚至更优于目前所应用的高端三腔起搏器(CRT)。因希氏束的范围仅数毫米,在开胸的情况下,要准确地找到它都很困难,医生还要在心脏跳动的情况下将起搏器的电极头在此定位,闯过这根“独木桥”的难度可想而知。这就要求手术医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起搏器植入技术,同时又要具备丰富的心内电生理经验,因此也是起搏器植入术中难度最高的手术之一。目前国内开展该手术的中心为数不多。国际上开展的例数也有限。
据参与手术的吴仙*主治医生介绍,希氏束起搏植入患者术后随访显示起搏器阈值、感知及QRS波宽度均正常,出现电极脱位及新发的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低,安全性高,且大部分患者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对于房颤合并心功能不全,尤其对于快速房颤伴心衰,在房室结消融后需要起搏治疗,也包括缓慢型房颤合并心功能不全、部分心功能不全需要CRT植入、部分病窦综合症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
梅益斌主任说,该项起搏技术不仅效果好,而且费用比CRT等技术要低很多,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他们将继续致力于这项技术的开展,特别是对于已经合并心力衰竭的,或者很可能出现心衰的患者,希氏束起搏新技术将给更多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来源:心内科梅益斌/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