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伟,胡奕然,王靖,等.植入全身扫描磁共振兼容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一例[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3(2):-.DOI:10./cma.j.issn.-..02.
导读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方法的问世是心力衰竭器械治疗史上的重大突破。美中不足的是,目前国内已经上市的CRT植入设备无法兼容全身扫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本文就国内首次植入全身扫描MRI兼容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病例进行报道。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且随着年龄的增高,心衰的患病率显著上升。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65~74岁年龄组的成年人心衰患病率高达13%[1]。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方法的问世是心衰器械治疗史上的重大突破,许多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对于双心室收缩不同步的心衰患者,CRT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2-3]。美中不足的是,目前国内已经上市的CRT植入设备无法兼容全身扫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心衰患病率高的中老年人同时也是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骨关节疾病的高发人群,而MRI扫描在诊断癌症、骨关节疾病、大脑、脊髓等方面的作用是其他检查手段不可企及和替代的。因此,推广全身扫描MRI兼容功能CRT在国内应用是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国内首次植入全身扫描MRI兼容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病例进行报道。
患者男,67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9个月"入院。患者自诉年4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促,活动后明显加重,伴心悸,外院行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扩大伴心功能下降,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左、右心室收缩欠同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4%;心电图(图1)提示:窦性心动过缓,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前降支中段弥漫性狭窄,未予支架干预,诊断为冠心病。患者长期规律接受氯吡格雷、美托洛尔、培哚普利等药物治疗,上述症状仍有发作,为行进一步治疗就医院。经分析,患者为中老年男性,存在冠心病心衰,合并心功能下降,心电图提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符合CRT-D植入Ⅰ类适应证,考虑到患者既往有腰椎间盘突出史,后期有行MRI检查的需求,因而于年1月20日在局部麻醉下植入最新一代左心室4级导线全身扫描MRI兼容CRT-D(ClariaMRITMDTMA2QQ,美国美敦力公司,图2)。具体手术过程与常规CRT-D植入方式一致,此处不赘述[4]。测试各项起搏参数满意,术后起搏心电图显示QRS时限下降为ms(图3)。
图1患者术前心电图,提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时限ms
图2植入全身扫描磁共振兼容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后正位影像图
图3患者术后心电图,提示起搏心律,QRS时限ms
讨论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骨关节疾病为主的慢性疾病将是中老年人医疗工作的主战场。MRI扫描在诊断癌症、骨关节疾病、脑血管疾病等方面的作用优势显著。然而,传统的心脏电子植入设备可能会与MRI扫描设备产生相互影响,导致各类型心脏植入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可能使导线头端过热而造成心内膜灼伤的危险[5]。因此,对于有MRI扫描需求,存在左、右心室收缩不同步的心衰患者,植入全身扫描兼容MRI的CRT具有现实的意义。本例患者植入的这款Claria系列的CRT-D增加了全新的MRITMSureScanTM功能。在MRI扫描全身前开启该功能,暂时修改起搏器的数据收集和监控程序,同时提供必要的心衰治疗功能。这一技术经过严格的测试和试验,目前是唯一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证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安全进行MRI检查的CRT起搏器和导线系统。当然,本例作为国内首次植入的全身扫描MRI兼容的CRT-D目前尚未经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认证,而是通过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临床急需"通道引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内批准引进能够兼容全身扫描MRI的CRT,更多有MRI需求的心衰患者会因此受益。
参考文献略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