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传导阻滞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乡村记忆羔羊,有一个神一样的中医外科
TUhjnbcbe - 2020/11/27 4:26:00

中医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一碗药汤,一根银针,常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中医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医学之一。中医药能生生不息数千年,至今还能够存在并不断发展,其最重要的原因是临床有效。中医药能受到广大患者欢迎,也是因为其临床有效。石门镇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文化昌盛,医学发达,名医辈出,他们有的阐发经旨,勤于著述;有的经验丰富蜚声临床。石门的中医犹如天空中的点点繁星,镶嵌在天幕下,而羔羊的石氏外科就是这众多星星中最为灿烂的一颗,在石湾闪烁了多年。

据《桐乡县志》记载,石海珊诞生于光绪五年(年)师从德清县新市镇中医外科柳椿樵。柳系下高桥中医外科俞氏九世孙俞应之门人。石氏刻苦学习钻研,深得业师赏识,因而给予精心栽培,石氏学业与日俱增,至后期,求柳氏诊治的病人,往往由海珊接诊所,以石氏未出师门已小有名气。满师后,回故乡羔羊寺后兜家中开业,他对病人和蔼可亲,诊治技术高明,用药讲究,所以深得病人的信仰。光绪(—)年间,嘉兴府统领陆殿奎,患背痈,去各处医治均无效,病情日趋危笃,后请石海珊诊治,手到病除。石氏的医名也因此而迅速扩大,名震远近,嘉兴嘉善一带都知道羔羊有个“石神仙”。因石氏背驼,里人呼他为“石驼子”所以一般人只知道羔羊石驼子,而石海珊的真名被淹没了。

光绪十一年(),海珊长子石维严,字文豪。出生于羔羊乡寺后兜。从小聪明伶俐,饱读经书,清末秀才。承父业,长疡科,以手术和外治为擅长,自炼水底莲花升,常用麻仁膏、红升药条、无比散为主药。由于他文化基础较好,对家传的外科技术,维严在理论上有了新发展,在医术上又有新的提高。他治病重视病人的性别、年龄、体质以及时令等的不同,在用药上也有所不同,采取外敷内服并用的方法,以内外治结合取胜,所以每见卓效。据《桐乡文史资料》第四辑记载:他曾治愈一例吃死羊肉中*的嘉兴农民,所以维严在嘉兴、嘉善一带颇有名望。但维来英年早逝,卒于民国29年(年)终年56岁。

石维严之子石天放,又名石宝如,出生,从小随父行医,悉心研读古方,重视医疗实践,自小随父研磨水底莲花升,对药方谙熟于心,经过父亲的悉心传授,十四、五岁时已能独当一面,年父亲石维严逝世后,石天放子承父业,年仅十六岁的天放在家中悬壶济世,为病人解除病痛。对病人关心倍至,名声远扬,不少患者从四面八方涌来,他治病重视病人的个体特征,在用药上继承和和发展了父亲的外科治疗技术,采取外敷内服并用的方法,以内外治结合取胜,积累了大量的医疗案例,“再好的秘方也是死的,什么病症才能用秘方配制的药、什么时候用最合适、用法和用量如何掌握,这才是石家真正的‘秘方’。”这是石宝如经常说的一句话,他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痈、肿、疮、疡、附骨疽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成为中医外科治疗的一名行家里手,原义马乡桃子浜桃南组的王美仙得了髋关节炎,几经外出求医,久治不愈,得病九年来伤口一直感染溃烂,生理机能几乎失能,只得躺在床上等死,家里人抱着最后的一线希望,他们找到了石天放,通过石天放的精心治疗,最终得以彻底治愈。并结婚生子,而今79岁的王美仙已儿孙满堂,见人便说没有石先生便没有她的家,据市档案馆藏资料称,年石天放已在家中就医7周年,年参加羔羊联合诊所。

石天放先生在历次运动中受到冲击,但他对祖传外科医学的专研却孜孜不倦,对病人的关爱无微不至,年后,年已61岁的宝如先生重获新生,尽管年过花甲,但他坚持在羔羊卫生院座诊,一边为病人解除病痛,一边把医疗技术传给后人,一直工作到年2月,年9月一代名中医石天放先生与世长辞。

石剑飞,石天放先生的次子,年5月出生,年12月参加工作,中医主治医师职称,石剑飞出生于中医外科世家,曾任羔羊卫生院院长,第三批嘉兴市名中医。

从小的耳濡目染,让石剑飞对医生有着特殊的感情。16岁,他就跟着父亲开始学习中医。在外人看来,守着曾祖父在多年前研制出来祖传秘方,石剑飞不用多学什么就是一个医生。可是,在他从医的很久时间里,父亲根本没有对他提起祖传秘方,而是要他从中医最基本的“望、问、闻、切”和各种疾病的征状、机理、用药等最基础学起。石剑飞开始接触并尝试诊疗各种痈、肿、疮、疡等病人,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痈、肿、疮、疡、附骨疽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利用祖传秘方炼制的“水底莲花升”和“无比散”拔*生肌、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的独特功效,对于痈、肿、疮、疡、附骨疽炎,进行科学合理治疗,使其发挥在神奇效果。

芝村五丰村有一位小姑娘因超敏性血管炎引起血循环障碍,双脚溃烂。后引起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医院抢救,命是保住了,但双脚趾溃烂只剩下骨头,医院认为必须进行截肢。失去双脚,对一个17岁的女孩将意味着什么?是否还有其他的办法?经过打听,女孩的家人最终决定将她送到羔羊卫生院,把希望寄托在石剑飞身上。经过石剑飞的精心治疗,女孩最终截去了脚趾,保住了双脚。看到女儿不但命保住了,还能独立行走,她的父母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石剑飞作为石氏中医外科的第四代传人,从医四十多年来为数以万计的痈、肿、疮、疡病人解除了病痛,赢得了当地百姓的交口称赞。

笔/者/手/记/

我几次想拜访石剑飞医师,这个暑假我一共去了三次,但每一次,石医生的科室总是人山人海,我不忍心打扰专心致志的石医师,医院工作的同学告诉我,石医师星期六是调休,我便在趁着这个节点,在9月12日下午走进了石医师的科室,但在采访的过程中,时而有病人进来,石医师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去,在这短短的的二个多小时里,石医师为四位病人清理了创口……

在回来的路上,我呆呆地在想,一个人一生从事一项工作,并把这样工作做好就是匠人,而石家几代人只专心做好中医外科这门工作,这又是为了什么?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境界呢?写完这篇简简单单的传记,我的心一直被一种不朽的精神撼着,我眼前总是站着几个伟岸的身影。我想呐喊:医者心,父母心!

作者:王树*,中学高级教师,嘉兴市小学语文教育学会员,桐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乡村记忆羔羊,有一个神一样的中医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