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传导阻滞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填补我市空白医院心血管内科独立完
TUhjnbcbe - 2021/1/9 1:30:00
北京专业皮肤科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6172010.html

5月29日,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赵云鹤指导,在CCU病区主任毕朝晖,西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副主任吴宗虎和东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毕方杰博士等人的配合下,成功为一位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独立完成了心脏希氏-左束支区域起搏器植入术,这在我市尚属首例。

患者为男性,74岁,心电图提示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45次/分左右,且合并冠脉多支病变、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CCU全科医护人员探讨手术方案后,认为传统的心室起搏电极选择放置的位置为右室心尖部或右室间隔部,无论哪一种,均会导致左右心室不同步收缩,易诱发心力衰竭。因此,决定进行希氏束起搏,保证患者生理性的心室激动顺序和心室收缩的同步性,保护心功能。

希氏束电极与常规双腔电极差异较大,定位更加困难,对术者的解剖定位认识及技术要求更高,在临时心脏起搏保护下,熟读腔内心电图,标测His,观察V1导联QRS变化、V4-V6导联等电位线、达峰时间、起搏阈值、感知及阻抗等指标,熟练操作电极及鞘管,完美完成手术。测试结果:起搏后QRS宽度ms,达峰时间84.6ms,心房起搏阈值0.5V,阻抗欧姆,P波振幅4.3mV,心室起搏阈值0.6V,阻抗欧姆,R波振幅>15mV。

希氏束起搏因其夺获心脏固有传导系统,保证了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是最符合生理的起搏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心室起搏相关的心衰等并发症,减少原心脏同步化治疗费用5-10万元左右,广泛应用于顽固性心力衰竭,左束支阻滞,快慢性房颤、心脏传导阻滞等心脏病患者。但由于希氏束部位电极不易定位及固定、手术难度高,需要起搏与电生理技术的结合,目前山医院能够独立开展。

医院心血管内科起搏技术走过30余年历程,从单双腔起搏,到独立完成10余例ICD、CRTD心脏起搏治疗,特别是希氏-左束支区域心脏起搏的治疗,标志着医院在生理性起搏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达到国内心脏起搏技术的先进水平,填补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点专科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空白。

供稿科室:心脏重症监护室

供稿人:胡宝祥

编辑:陈圆

审核:宣传科

●扫描或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填补我市空白医院心血管内科独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