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29日,医院院长洪浪带领欧阳长生主任医生团队,成功完成心内九科首例无导线起搏器置入技术(Micra),亦是我院完成的第14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案例。
患者为一位近百岁高龄的男性患者,因“渐进性记忆力下降2年,加重2周”于7月27号以混合性痴呆、心房扑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晕厥收治入院。
因为患者年龄大、患有老年混合性痴呆,房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有晕厥症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符合起搏器植入适应症。谭文亮主治医师就选择普通起搏器及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的优势和可能存在的风险与患者家属进行了耐心细致地讲解,考虑到术后患者配合意识弱,无导线起搏器为最佳选择,家属最终选择无导线起搏器。手术于7月29号进行,先后进行常规消*,穿刺左股静脉,置入6F股静脉鞘管,用泥鳅导丝和J型导丝至上腔静脉,沿导丝切开皮肤约1cm,换用10F、12F、18F鞘芯扩张股静脉切口处,送入Micro鞘管,并经鞘管送入Micro递送系统,调整手柄使Micrc进入右心室等近两个小时的手术后,造影显示固定良好,多次测试参数良好,第二天患者即能下床活动,恢复状况良好,手术非常成功。
疾病科普
对于高龄伴混合型痴呆患者,因为配合程度低,有导线的心脏起搏器植入因为有导线和切口,对病人限制比较多,术后2周内不能高举手术侧手臂,6周后可以进行正常活动,但在三个月内禁止重复性上半身运动或任何激烈的运动。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直接植入在心腔,不需要导线和囊袋就能进行起搏疗法治疗,避免了金属异物感、囊袋感染等风险,可以完全消除囊袋和导线相关并发症。
无导线起搏器优势特征:和普通胶囊大小相当,只有1立方厘米,1.75克的重量。手术过程中无需切开患者皮肤,大大减少起搏器手术部位感染以及与其相关的心内膜炎、败血症的风险。可以满足患者进行3.0T高清晰度磁共振扫描的需求。适用人群:有心室起搏需求但依赖程度低人群;囊袋反复感染,静脉闭塞的特殊疾病人群;追求高生活质量和美观的年轻人群;不想因起搏器植入而影响职业发展者。
长按